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以绿色低碳为鲜明底色推进农业现代化。规划要求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加强耕地轮作休耕和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机制。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推广节水节能技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以绿色低碳为鲜明底色推进农业现代化。规划要求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加强耕地轮作休耕和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机制。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推广节水节能技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
奥地利2024年修订《国家排放交易法》(NEHG),将农业和林业燃料使用纳入碳定价体系,与即将实施的欧盟ETS2无缝对接。新规设定2024年固定碳价45欧元/吨,2025年升至55欧元,预计覆盖排放量增加12%。政府同步推出行业纾困计划,能源密集型企业可申请最高40%碳成本返还。
新西兰政府暂停农业纳入ETS计划,维持现有畜牧业自愿报告体系。2024年拍卖底价提高至80纽元/吨,林业碳汇交易量激增45%,新增岩层封存项目认证标准,首批海上封存配额已发放。
欧盟气候行动总司官员透露,《碳移除与碳农业条例》(CRCF)实质是构建欧盟本土自愿碳市场,确保2035年净零目标与《巴黎协定》全球盘点要求衔接。法规要求2030年前建立碳移除信用认证框架,涵盖森林管理、直接空气捕集等技术。信用将用于成员国气候履约,但禁止抵消工业排放。争议点在于农业碳汇核算方
美国农业部(USDA)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释放5.37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生物燃料基础设施项目。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英国咨询公司AgriRights研究报告显示,超60%农业碳信用合同包含“碳权永久转让”条款,农民可能丧失未来数十年的土地增值收益。典型案例中,开发商以每吨5美元预购20年期信用,而二级市场均价达28美元,利润差超5倍。报告建议采用收益分成模式,并建立碳权登记系统明确产权。全球农业碳项目现覆盖1.2亿
最新研究显示,昆士兰地区大规模檀香木碳汇林项目导致地下水系盐碱化程度同比上升17%,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23%。澳大利亚碳信用监管局已启动紧急审查,暂停涉及6万公顷的8个项目审批。生态学家建议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机制,要求项目方提交至少20年的环境影响预测报告。此事引发碳信用买家关注,
澳大利亚政府近日发布了其综合农场土地管理(IFLM)方法的更新草案,以简化和优化相关程序。这一方法旨在通过更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农业活动的碳排放,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尽管草案已经发布,但进一步的完善和最终确定可能还需要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澳大利亚农业部门的碳排放产生深远影响,为
4月1日起,18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批标准涵盖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包括铸造、有色、化工、建材、矿山、机械、交通、农业、电工电子、食品、废弃处置等。 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怎么算”提出统一要求,明确各行
创国内绿色金融债单期发行纪录,募集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项目,利率分别为1.85%(3年期)和1.88%(5年期)。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用好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力量,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推进蓄滞洪区关键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平原涝区治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